近几年,伴随网络推广营销的普及与门槛的减少,愈加多的人开始选择通过网上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现象,只有从事网络行业的人多了,中国的网络事业才能得到更大的进步。但创业的愿望是美好的,过程却是艰难的,总是结果更是残酷的。那怎么样有效的避免创业风险呢?这是一个值得沉思的问题。
第一更问题,随大流。
网络上每逢有新的模式出现,或者某个范围被传闻有钱景时,就会有一堆一堆的人往上冲,盲目的上项目。对于创业人士来讲,足够的激情、足够的实行力和反应力固然要紧,但不可以盲目跟风。即便市场再大,一旦参与的每人多了,那平均下来也分不到多少。而且再遇见一些有实力的大鳄占据个半壁江山的话,那剩下的人能分到的更是可怜。这里举几个例子吧:
往远里说,当初博客刚引进中国时,是多么的火呀。尤其是引进这一定义的方兴东,被叫做中国博客之父。其创建的博客网,也一度成为瞩目的焦点,甚至曾扬言要在几年之内赶超新浪。在这股博客风的带动之下,不管大网站、小网站,有实力的公司还是个人站长,均纷纷赤膊上阵。但最后剩下的有多少?目前一提起博客,大伙可能第一想到的是新浪博客、Sohu博客,然后是百度空间、QQ空间。剩下那些大大小小的博客站,基本上都做了烈士,成为了其他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虽然博客网还活着,但也一度面临关闭的窘境。
往近里说,由于高兴网的成功,SNS火了,大伙又一窝峰的去搞SNS。但最后,只不过收获了真伪高兴网,促成了校内网向每人网的转型,促进各大门户又上马了新品。而这类跟风的人,有几个尝到甜头了?甚至把老牌的SNS站海内网还给整破产了,同学网也不能不转战围脖战场。第三向这类勇猛、富有捐躯精神的先烈们致敬。
再往小里说,近期两年上网卖茶的朋友是愈加多,据了解是由于茶的价值高。最疯狂的时候,俺Q上的所有群,几乎都能看到卖茶女的身影,甚至QQ上一天都能收到好几个卖茶的私信信息。推一把平台里的不少会员也赶了这股时尚,俺随机问了一下,却没一个收入好的。茶的价值固然高,但像这种全民往上冲,卖茶的比买茶的还多,平均下来,一人能卖多少?
当然,更不是说热点的东西,就不可以做。去做热点,就肯定是随大流。重点是要冷静,要先把形式剖析了解。这里给大伙几条建议:
第一,先充分认识一下有关范围,看看市场规模有多大?前景有多好?有多少人在参与!即便蛋糕再大,但分的人多了,也还是没的吃。
第二,看看业内大鳄们会不会介入,或是将来有没介入的可能。由于一旦他们介入,那大家可能就会面临出局的危险。即便你已经在该范围获得了肯定的成绩。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譬如博客网,譬如联众。
第三,挖金不如渡河。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过如此一个故事。美国西部大开发时,不少人去西部淘金,但真的赚到钱的没几个,大多数人输的连裤衩都卖掉了。但有一个年青人却另辟蹊径挖到了金。原来他到了西部后,并没加入淘金者的队伍,而是在一条拦在淘金路上的大河边,做起了帮人摆渡的买卖。结果赚的是盆满钵盈。在创业的路上,何尝不是这样!当大伙都去挖金子时,机会可能早被挖没了。而这时,不如做那个摆渡人。
第四,那些被热捧的项目真的合适自己做吗?美酒固然好喝,但不是每人都能享受得了的。像俺本人,喝酒就过敏。创业也是这样,有的项目,没肯定的资金、实力和背景,是玩不转的。
其实也有的朋友非常理智,在其他人随大流时,他们选择做冷门。但这又引出了大家今天的第二个问题,炒冷饭!。
譬如这几天就有个公司正在找俺,他们是做企业智能建站服务的。而事实上这个模式,2000年初就有,那时候也比目前火多了,有不少公司和个人都尝试过,但基本上都以失败告收。在网站建设本钱和门槛特别高的年代,这个商品都没被市场合同意,更何况是今天呢?所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炒冷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