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营销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借用或者创造一个话题,然后将企业的品牌、商品或服务植入其中,产生肯定的市场传播力,最后推进商品、服务或品牌被更多人关注和感知。
这里面有两个重点:
一个是借用热门话题,这个需要企业按期关注热门新闻或事件,然后找好与之的结合点,捆绑热门来吸引眼球,并把握机会巧妙地营销自己;
第二个就是把结合点放大为一种附着在热门新闻或事件之上的衍生话题,强化这个话题对公众的吸引力,并施加引导,在话题推进过程中凸显品牌或商品的核心诉求。
下面,我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向读者展示怎么样做好话题营销,怎么样把握这两个重点。
去年美国总统选举,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热门,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必胜客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热门,他们要借楼登高,借名生辉,把公众对总统选举的关注转移到对必胜客的关注上来。
他们针对总统选举这个热门,选择了口味选举这个结合点,即总统选举是奥巴马和罗姆尼的事,但吃披萨选择辣畅还是香肠那就是全美国人的事。
于是,必胜客针对这个热门抛出一个话题,奥巴马和罗姆尼的第二场辩论中,假如现场观众或者可以打进电话提问的观众,假如能问问两位吃披萨是选意大利辣肠还是香肠?,就能获得终身不收费的必胜客披萨。
必胜客不只发表声明,还制作了视频短片,以便于话题进行扩散。
这个话题一经抛出,顿时成为多家媒体版面报道的热门。它成为新闻性有两个要素:第一,向总统候选人提这样无聊的话题;第二,对行为的奖励,终身免费吃披萨。
媒体针对这两个新闻点均进行了扩音器的宣传,却不知,必胜客所谓的终身免费,其实只不过30年每周白吃一个披萨。这就是必胜客的精明之处,他们也害怕把必胜客吃亏了。
最后,必胜客这个话题产生了广泛的波及效应。不少人怪模怪样的模拟演练:二位,请问披萨选辣肠还是香肠?还有民众议论,总统到底喜欢什么口味的。
不少民众感觉必胜客开了一场玩笑,给这场选举添加了趣味。必胜客一直强调自己是欢乐餐厅,这种略带调侃的话题营销无疑是增强这种欢乐餐厅的正向感知力。
当然,这个点子也招致无数批评,有美国民众觉得,这是嘲笑美国的选举规范,玩笑开得有点过。
最后必胜客决定舍弃。尽管骂声一片,但必胜客这单免费广告的效应已经显现。必胜客已经成为互联网热词,美国多个脱口秀把它的营销当成段子。要了解,这类脱口秀的贴片广告花了多少钱,而必胜客没烧钱却可以让观众笑着说,请问披萨选辣肠还是香肠?
必胜客用几乎零本钱的方法捆绑了热门新闻或事件,成为附着在其之上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个话题其实只不过一种假设,假设有人做了,他将得到终身免费吃披萨的机会。
但这种假设总是是虚晃一枪。未必肯定有人这么做。
这里面,必胜客已经预料到会遭遇批评和骂名,但这种批评和骂名是丝毫不牵扯必胜客食品和菜品品质的。
假如遭遇太多人反对,那就取消这次活动。
事实上,确实有不少美国民众反对,于是必胜客顺水推舟就取消了这次活动,自己一方面不需要兑现让那些不要命的吃货获得免费吃披萨的机会,又省了一笔成本,同时也体现了对美国民众的尊重。
但,不可忽视的是,必胜客已经释放了一种病毒,这种病毒就是当民众看两位总统竞选时,除去关注他们的表演,脑子也在盘算着中午该吃那些口味的披萨。
好似,我一个美国朋友告诉我,尽管我也反对必胜客这种推广方法,但那段时间,他和不少朋友都爱用这个段子开玩笑。
可见,必胜客的话题营销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石头,产生了无数个自动波,让客户本身产生了营销的自驱力。
从上述案例中,大家可以看到,必胜第一是选热门并找准结合点。
在美国,必胜客的主要消费群体是30岁至49岁之间,他们都非常关注总统大选,必胜客也期望更多的人在看辩论时订个披萨。于是,这个结合点就呼之欲出,哪个可以向总统提问口味选择,哪个就能免费披萨。这个话题一旦抛出,自然就会打造一个趣味等号,看着辩论想披萨。
第二,把结合点放大为热门话题,必胜客有模有样的发表声明,又通过视频做推广。美国民众一正一反,各种玩笑、各种批评不绝于耳。此时,必胜客已经变成了附着于总统候选热门背后的热门,它营销目的已经达到。
不管如何,必胜客易如反掌地把披萨润物细无声地植入到美国总统辩论节目中。尽管电视中的两个人只字未提披萨,但,看到他们,不少人还是想到了披萨,想到了必胜客欢乐餐厅。
通过这个案例大家可以看到,话题营销关键的是三个点两个步骤,热门、结合点和诉求点。本案例中,热门:总统辩论;结合点:选举中提问,披萨选什么口味;诉求点:欢乐餐厅,赢取终身免费吃披萨的快乐。
步骤1、找到热门,然后需找结合点;
步骤2、立足结合点,抛出话题,施加引导和造势,凸显诉求点。
这里面,热门是需要抓住的,结合点是需要洞察的,诉求点是需要策划的。只有把这三点想了解了,做好关联,才能真正做好话题营销。而话题营销才是真正的花小钱办大市,低本钱营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