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大家都了解病毒的传播渠道,每一个感染者,会成为新的传播源,从而以个体之间的扩散传播形成可怕的社会干扰。病毒式营销的定义,取的就是如此的一种特点,每一个营销目的,本身就成为新的营销发起者,并传递营销过程之新的目的。我相信有人已经可以冲口而出,这不就是传销吗?
诚然,传销是病毒式营销的一种典范案例,但并非唯一的应用案例。
营销的目的,除去达成销售外,品牌的传递,市场信息的传递也是尤为重要的,除此之外,对于网络而言,流量的传递和扩展,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营销行为。
所以大家这里提到的,就是病毒式营销的一种分支,怎么样通过病毒式营销的思路和理解,达成在互联网上的流量扩张,和品牌传递。
重点 - 有效传递之驱动力
大家了解,最成功的品牌,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靠口碑去传递的,口碑传递,本身就符合病毒式营销的特点,每一个受众目的,同时也是推广的发起者,从而达成有效的品牌扩散。
普通的理解是,好的商品和服务,可以带来好口碑,这个说法本身没大问题,但需要认识的是,这只不过必要条件,甚至连必要条件都不完全是,更不是充分条件,换言之,一个用户享受了好的商品和服务,未必代表他会感兴趣去传递这个品牌。明确一点说,用户总是需要某种驱动力才能主动进行这种口碑的传递,甚至于,有时驱动力有哪些用途还有甚于好的商品和服务本身有哪些用途,譬如传销就是如此的典型。
那样,在非传销的模式里,非利益驱动的首要条件下,用户为何要去做如此的传递呢?驱动力在哪儿?下面,以实质的场景来讲明。
典型场景应用案例
1. 恶劣些的,典型的欺诈性的祝福和诅咒,经常见到的是某些QQ消息“….,把此消息传递给20个人,你会怎么样怎么样,不然,就会怎么样怎么样”。请注意,这里的载体是通讯工具,包含QQ,MSN,与一些垃圾邮件。
2. 触动型的,可以叫人产生共鸣并想为之传递,譬如抗日签名寻求,譬如caoz在msn上的签名“请支持www.1kg.cn”,caoz和这个站一点关系都没,只不过看到了其他人的msn签名后,上去看了一眼,发现这个公益组织非常有意义,于是照样修改了我们的msn签名,也自愿的成了传递中的一环。
3. 推荐型的,可以成为话题焦点,成为彼此谈论的笑谈趣闻的东西,mop有这个特点,一些超级BT贴的转载率特别高,还包含“丁香花”,“老鼠爱大米”如此的互联网歌曲。今年中国网络在这个种类里有一个很成功的商业应用,就是百度在网上发布的小电影系列,以很低的本钱,达成了大范围的品牌传递成效,有片评论很好,非常抱歉不记得出处了,说这类小电影,根据传统的广告学角度来看,是不成功的,主题不够明确,无关的内容枝接过多,但,其成功也恰恰在于那些无关的,不符合传统广告特点的部分,由于那些部分满足网民的兴趣点,是驱动网民可以自发传递的原因,这也恰恰是传统广告的视觉盲点。这里不能不提的是当年盛行的flash作品,小小系列和大话三国系列,原本是很具备病毒式营销特点的好东西,但他们商业化后,却偏偏失去这最有价值的东西,他们以为离商业近了,其实恰恰相反,那种传统思维的商业定义抹杀了他们真的的商业价值。
4. 整蛊型的和祝愿型的,之前图老大说某个站蹿升非常快,问caoz了解不了解,caoz查了一下,非常诧异的发现,很真实的流量,大多数集中于某些整蛊的贺卡上,贺卡是比较容易传递的东西,同意者改一个名字就能传递给新的同意者,在节假日的期间,制作精良,意味隽永的贺卡比较容易迅速提高一个站点的流量。
5. 人际型的,谷歌真的是营销大师,“邀请规范”是一种很,非常隐晦的,超级具备创造性的病毒式营销渠道,表面看,他失去了那些主动注册人群,但事实上,通过邀请的传播,他得到了数不清的,不收费的市场营销职员。这其实也是推荐性的一种变种,之前六度人际这种东西定义很热门,其实骨子里,依旧是如此的一种以人际为扩散路径的营销渠道有点价值罢了,但因为做六度人际的基本上没好的商品和服务,所以火也只停留在定义上而已。
6. 争议型的,引起争议,就会引起传播,木子美,芙蓉姐姐,近期某些所谓“专家”之间的pk,都是此类。说到这些,引申多说一句,最简单有效的引起争议的渠道,除去脱光衣服以外,还有更文明的一种方法,就是自恋。Caoz一直想写一个文章“自恋,互联网上的成名王道”,还在组织素材ing,和之前在donews不少产的米某人相比,caoz 还是期望把95%的时间用于考虑,而只用5%的时间打字。
总结
近期有不一样的人问我同一个问题,如何通过互联网,低本钱的包装和捧红一个歌手?caoz给出的就是如此的答案,找个有想象力的flash作者,将歌曲用变态搞笑的flash包装起来,做病毒式营销。当然,假如歌手肯委屈一下,做一个非常自恋的blog,成效或许会更好。这个小例子,作为本文的总结。